文章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 人氣指數(shù):
大家平時看車型介紹的時候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一個現(xiàn)象,就是有些車型的不同配置之間除了一些性能、配置的不同,輪轂尺寸也是不同的。越貴的配置它的輪轂尺寸就越大,外觀看上去也更運動更好看。
但大輪轂真的就有必要選嗎?平時使用的時候和正常尺寸的有什么分別?擴大輪轂之后有哪些變化不同呢?
常見輪轂的尺寸
通常原廠標定的輪轂尺寸有:15英寸,16英寸、17英寸、18英寸、19英寸這幾種,小尺寸的通常配在家用車上,大一點尺寸的會配備更一點的車上。
就比如通常15萬以內(nèi)的家用車官方給出的就是15、16、17三種不同的配置選擇;25萬以上的車官方給出的就是17、18、19三種不同配置的選擇。
舉幾個例子,像飛度這類的車就是15英寸起步、奧迪A4L就是17英寸起步、漢蘭達18英寸起步,一些跑車就是20英寸起步。
尺寸越大,對應(yīng)的配置也就越高,價格自然也就越貴。
如果你不清楚自己車上的輪轂尺寸,可以看下輪胎上的數(shù)字,通常我們輪胎上標注的數(shù)字會是三組,類似:225 60 R17,尺寸單位是毫米。
225是指輪胎與地面接觸的寬度;60是輪胎扁平率;R17對應(yīng)的就是輪轂尺寸,所以這個就是17英寸輪轂。
大尺寸輪轂的優(yōu)勢和不足
雖然高配置的大輪轂看起來很運動,也提升了整個車的外觀檔次,但是它也并不是完美的,享受一部分優(yōu)點,也要承擔(dān)一部分缺點。
大尺寸的輪轂相應(yīng)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好的操控性,輪轂越大就有越低的扁平比,也就是輪胎更薄,對路況的反饋更清晰的有把控。
而且過彎時由于輪胎接觸面積大所以也不容易變形,有更好的抓地力,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跑車和賽車的輪轂尺寸都很大的原因。
然而大輪轂帶來的不足也不能忽視,因為為了平衡,輪轂尺寸大,扁平比變低,輪胎胎壁薄,那么它乘坐的舒適性就變?nèi)趿耍蚁鄬τ秃囊矔龃,所以并不是因為它貴它就沒有缺點。
如果你是很在乎經(jīng)濟的油耗,在輪轂尺寸的選擇上可以盡量選小一些的。
但是這里常說的扁平比為什么這么重要呢?為什么輪轂變大以后,胎壁就會變薄呢?輪轂寬度就是輪轂兩側(cè)凸起中間的距離。
我們通常說輪轂的寬度是7J、8J,數(shù)字代表的就是輪轂的寬度,7J就代表寬度為7英寸,J則是常見的輪轂類型。
輪轂的寬度決定了輪胎的寬度,所以不同的J值安裝的輪轂寬度也是有對應(yīng)的標準。
如果原本是17寸輪轂,但是想換更大尺寸,比如18寸的輪轂,那么它對應(yīng)的J值也就更高,根據(jù)公式新舊輪胎直徑相差值就應(yīng)控制在3%上下,這樣才能行駛的安全性,所以它可選的輪胎也就更寬,自然輪胎的胎壁也就更薄。
擴大輪轂之后有哪些變化?
如果你不介意油耗方面的增多,覺得大尺寸的更好看,那么買完以后開車的時候要有很多注意事項。
因為輪轂大了,輪胎更寬,胎壁更薄了,所以如果稍加不留意,它的鼓包或者爆胎的幾率會比小輪轂高的多。
城市路段不免經(jīng)常會有井蓋、減速帶,包括一些深深淺淺的坑,過這些地方的時候,能不軋上去盡量不要軋;如果不得不軋的話,盡量把車速降低,不然很容易使輪胎鼓包,太過消耗,也增加了駕駛的危險。
所以如果你是個老司機,可以選擇大尺寸的輪轂,如果你是個駕駛新手,只是為了買臺車代步,大尺寸輪轂可以過幾年再試試。
可見并不是所有貴的東西就沒有缺點,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。